1976年9月9日,毛泽东主席去世的那一天,几位中央领导人在毛主席床边注意到有一本厚厚的《鲁迅全集》被放在桌上。这本书静静地摆放在一旁,象征着两位伟大人物之间的深厚思想联系。虽然毛主席与鲁迅从未见面,但他们在思想上早已建立了深厚的“神交”。毛主席曾公开称鲁迅为“中国第一等圣人”,而鲁迅也曾表示:“如果这一生没能与毛润之会面,那将是我无可挽回的遗憾。”
毛泽东最初了解到鲁迅,是通过《新青年》这本进步性刊物。当时,毛泽东通过《新青年》读到了鲁迅的多部优秀作品,这些作品让毛泽东对鲁迅产生了深深的敬佩。他发现,鲁迅不仅在思想上有独到见解,且与自己一样,具有革命性的思维。1918年8月,毛泽东来到北京后,曾满怀期待地去拜访鲁迅,但遗憾的是,鲁迅那时不在家,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。
在毛泽东担任北京大学管理员时,蔡元培等知名人物曾多次提到毛泽东的杰出才华。然而,鲁迅因为忙于创作,始终未能抽出时间与毛泽东相见。直到1927年,我党开始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,鲁迅才开始真正关注毛泽东的事迹。1931年,鲁迅通过报纸得知毛泽东指挥红军获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。鲁迅与好友茅盾谈论时,深感钦佩,他感叹道:“毛润之真是了不起的人物,他没有留学,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,却能屡次战胜蒋介石,屡战屡胜。”
展开剩余75%鲁迅接着对茅盾说:“毛润之与你相比,如何?”茅盾苦笑着回应道:“你太高看我了,我不过是个文人,毛润之才是个天才军事家,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命运的人。”这番话让鲁迅感到深深的遗憾。从那时起,鲁迅几乎关注了所有关于毛泽东的新闻,每当有朋友来拜访,他都会特意询问毛泽东和红军的最新消息。
1936年,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成功完成了伟大的长征,取得了历史性胜利。鲁迅因病重,依然坚持给毛泽东发去了贺电。毛泽东收到贺电后,激动地说:“我一直十分仰慕鲁迅先生,鲁迅先生如此关心革命事业,令人十分感动!”然而,令人痛惜的是,鲁迅于同年10月因病去世。
1937年10月19日,鲁迅逝世一周年之际,陕北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。身处革命工作最为繁忙的毛泽东,特地前往出席,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。在讲话中,毛泽东强调,纪念鲁迅,不仅因为他的文学成就,更因为他为革命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。毛泽东指出,鲁迅的文章极大地启发了人民的革命思想,他不仅是文学家,还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战士。尽管鲁迅不是共产党员,但他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行动,展现了共产主义的精神。
毛泽东还强调,鲁迅的精神是一种与帝国主义顽强斗争的精神,这种精神应该激励全国人民,帮助他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。1938年4月10日,在毛泽东的支持下,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。毛泽东亲自出席了学院的成立大会,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。他指出,艺术是宣传抗日的重要工具,培养抗战艺术人才是党当务之急的工作。
毛泽东还特别强调,文艺的力量可以与飞机大炮相媲美,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。1940年,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高度评价鲁迅,称他为中国革命文化的伟大领袖,并指出鲁迅精神是中国文化中最需要发扬的精神之一。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用四个“伟大”和九个“最”来表达对鲁迅的深厚敬意,几乎可以说,鲁迅是毛泽东评价最高的文化人物。
1942年5月2日,延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文艺座谈会。在会上,毛泽东风趣地说道:“我党有两支军队,一支是朱老总领导的革命武装,另一支是鲁迅领导的文化部队。虽然这支文化部队没有枪炮,但它同样可以有效打击日本帝国主义。”毛泽东在座谈会上五次提到了鲁迅,并且在最后引用了鲁迅的诗句,来形容革命精神。
毛泽东是一个极其喜爱读书的人,许多人知道他热爱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红楼梦》等经典文学作品,但少有人知晓,鲁迅的著作同样是毛主席的挚爱。延安整风运动期间,毛泽东特别要求党员干部多读鲁迅的作品,并从鲁迅的杂文中选出一些作为学习材料。1938年8月,《鲁迅全集》首次出版,毛泽东通过地下党获得了这本书。在之后的岁月中,这本《鲁迅全集》一直伴随着毛泽东,他对鲁迅的杂文几乎每篇都做了详细的批注。
尽管毛泽东的眼睛越来越不好,他依然每天都要读鲁迅的作品。有时,他甚至使用放大镜来帮助自己阅读这些书籍。为了让毛主席更好地阅读,中央特别印发了大字版的鲁迅作品。毛泽东曾多次亲自书写鲁迅的诗句,送给外宾以及一些在国内做出贡献的优秀工作者。
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,鲁迅是中国最伟大的圣人之一。虽然鲁迅并非共产党员,且两人未曾相见,但在毛主席心中,鲁迅始终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战士。毛泽东用枪杆子推翻反动派与帝国主义,而鲁迅则用自己的笔锋唤醒人民,为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如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