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原总经理失联!偿付能力承压,中邮人寿增资“补血”后如何破局?)
再获增资39.8亿元,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邮人寿”)现凭借326.43亿元注册资本居于行业第四位。6月18日,这一注册资本变更请求得到北京金融监管局的批复。同日,中邮人寿财务负责人焦峰任职资格也获得批复。
图片来自: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
与此同时,6月初,据财新报道,中邮人寿原总经理党均章失联,并已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。虽然党均章已于2020年底因年龄原因辞去中邮人寿总经理职务,但是他的被调查是否与中邮人寿有关仍是未知。
近年来,中邮人寿的业绩坐上了“过山车”。2022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为3.97亿元,同比下降71.7%;2023年意外成为行业“亏损王”,巨亏114.68亿元;2024年扭亏为盈,净利润91.88亿元。
业绩大幅波动的同时,中邮人寿的偿付能力也承受不小的压力。在此背景下,增资之举,将给中邮人寿带来哪些改变?在负债端和投资端,中邮人寿又分别有着怎样的谋篇布局?
增资39.8亿元 缓解偿付能力压力
自2023年中邮人寿巨额亏损以来,其偿付能力指标也急转直下,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降至73.7%、132.9%。尽管2024年两项指标回升至116.6%和185.5%,但这一改善态势未能持续。
2025年一季度末,其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再度回落至93.94%和158.92%,且预测下一季度将继续下滑至75.4%、141.38%。虽高于50%和100%的红线,但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仍偏低。在此背景下,增资成为应对偿付能力下滑压力最直接的选择。
根据中邮人寿官网年度信息披露报告制图
此次增资主要由中国邮政集团与友邦保险共同出资。变更后,中邮人寿注册资本由286.63亿元变更为326.43亿元,增加39.8亿元。
其中,中国邮政集团持股数量由109.478亿股增至139.333亿股,增加29.855亿股;友邦保险持股数量由71.628亿股增至81.575亿股,增加9.946亿股;两家股东合计增加39.801亿股,对应增资金额39.8亿元。
增资完成后,中国邮政集团的持股比例由38.22%上升至42.68%,进一步巩固大股东的地位,而友邦保险则继续保持24.99%的持股比例,位列第二。
增资后,中邮人寿注册资本在行业中位列第四位,前三位分别是565亿元的瑞众人寿、338亿元的平安人寿、332亿元的中汇人寿。
中邮人寿业绩的巨大波动和偿付能力的下行压力,既和“偿二代”二期下的认定标准趋严导致业务对资本消耗的增加有关,也有内源性资本补充难以顶上,只能靠外生性资本补充来满足监管和业务发展要求的原因。但是在保险业的深度转型期,单纯依靠股东输血的发展模式并不可持续。要想真正破局,跻身行业前列,必须转向培养内生动力,深耕价值经营。
分红险投诉较多,过度依赖银保渠道分红险投诉较高 过度依赖银保渠道
老话说“保险姓保”,培养内生动力,深耕价值经营,还是要在保险产品和销售上下功夫。
“2025年中邮保险将大力推动分红险,全年保费目标是超过1500亿元,业务结构继续调整,继续压降新单、压降趸交业务。”在媒体活动上,中邮人寿总经理李学军表示,“其中,缩短新单的负债久期,新单业务保费预计呈现负增长5%左右,新业务价值争取能过100亿元,续期业务保费预计呈现大幅增长。”
可见,中邮人寿这是要继续押宝“分红险”。在产品数量上,截至2025年,中邮人寿已推出多款分红险产品,如中邮臻享一生(分红型)终身寿险、中邮悦享盈佳2.0版(分红型)终身寿险等。同时,在产品类型上,中邮保险业也在逐渐减少传统固定收益产品。2024年热销前五的保险产品中有3款是普通型产品,但2025年公司正逐步调整结构,提高分红险占比。
从数据上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,2025年一季度,中邮人寿保费收入达801亿元,同比增长8.76%,其中分红险贡献显著。2024年以来,中邮人寿已累计上新9款人寿保险,其中7款为分红险,显示其产品结构正向分红险倾斜。
尽管转型分红险是当前保险行业的重要趋势,尤其在低利率环境下,分红险因其“保底+浮动”的收益模式,成为险企应对利差损风险的关键策略。然而,这一转型既带来机遇,也面临诸多挑战。
一听分红险,普通大众的第一个感觉是“既能提供保险保障,又能从公司分红,太好了”。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认知,让分红险的销售更容易产生误导,导致公司投诉率高。
截至2025年7月2日,中邮人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总量为937条,而同类银行系保险公司工银安盛仅25条,其中涉及“销售误导”“诱导购买保险”等问题的投诉占比较高。
以上截图来自:黑猫投诉官网
相对于储蓄型产品,分红险的产品结构更为复杂,需要代理人具备宏观经济分析、投资组合解读等能力来为客户解释分红机制。也就是说,中邮人寿必须要打造一支专业的队伍来支持分红险的转型。
此外,分红险能否分红,还取决于险企的投资能力。2025年一季度,中邮人寿的总投资收益率降至0.61%,较2024年同期的1.01%进一步下滑,这一表现可能对分红险的分红实现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。究其原因,收益率的下降与一季度股票市场的震荡以及债券收益率走低有关。此外,近年来中邮人寿加大了不动产投资,比如在北京、上海和西安的商业地产项目等,这类资产的流动性较低,短期收益贡献有限,也有一定关联连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销售渠道上,中邮人寿还存在着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情况。作为银行系险企,银保渠道既然是蜜糖也是毒药。中邮人寿依赖邮储银行的近4万个网点,迅速在规模上做大,银保渠道贡献了主要保费收入,但是不容忽视的是,银保渠道使得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高企。
具体来看,2024年中邮人寿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收入1305.31亿元,手续费及佣金支出51.63亿元;寿险“头雁”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收入762.01亿元,手续费及佣金支出17.98亿元;工银安盛全全渠道保险业务收入458.08亿元,手续费及佣金支出12.73亿。从中可以看到,中邮人寿的手续费及佣金占比3.95%,明显高于中国人寿的2.36%和工银安盛2.78%,高出同业约1到1.6个百分点。
中邮人寿也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。在增资之后,如何持续推进分红险转型,提高投资端收益,如何加快渠道多元化建设成为未来的破局关键。(《理财周刊-财事汇》出品)
如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